Skip to content
Projects
Groups
Snippets
Help
Loading...
Help
Submit feedback
Sign in / Register
Toggle navigation
C
cmscenter
Project
Project
Details
Activity
Releases
Cycle Analytics
Repository
Repository
Files
Commits
Branches
Tags
Contributors
Graph
Compare
Charts
Issues
0
Issues
0
List
Board
Labels
Milestones
Merge Requests
0
Merge Requests
0
Wiki
Wiki
Snippets
Snippets
Members
Members
Collapse sidebar
Close sidebar
Activity
Graph
Charts
Create a new issue
Commits
Issue Boards
Open sidebar
吕祺
cmscenter
Commits
1f036699
Commit
1f036699
authored
Nov 07, 2023
by
吴桐
Browse files
Options
Browse Files
Download
Email Patches
Plain Diff
Create article “产品驱动增长”
parent
cca2123b
Changes
1
Pipelines
1
Show whitespace changes
Inline
Side-by-side
Showing
1 changed file
with
100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100
-0
产品驱动增长.md
content/article/产品驱动增长.md
+100
-0
No files found.
content/article/产品驱动增长.md
0 → 100644
View file @
1f036699
---
title
:
产品驱动增长
type
:
增长
createDate
:
2023-10-18T09:45:10.279Z
content
:
>-
<!--StartFragment-->
AI是今天很多创业者的增长之光,也是正在爆发的超级机会。“但我们也看到了其中存在若干泡沫,尤其是在融资、算力等成本越来越昂贵的时代,更需要创业者去谨慎规划和投入。”高榕资本投资合伙人、原快手首席增长官刘新华在分享中呼吁创业者在AI时代不要忽视那些根本性的原则。
**AI产品三大增长法则**
**用户价值公式**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 转换成本 - 触达成本**
AI Native产品本质上是供给侧的革命,如果想要发动增长攻势,仍需要回到用户价值公式,即**产品带来的新体验对比旧体验需要形成10X的巨大体验差,才可能在有效弥补用户转换成本及获客成本之外,形成足够的价值牵引力**,在一个有明确需求的市场内产生用户和客户的大规模迁移。例如To B领域的AI Native产品,已经不是新软件和旧软件的能力之争或者成本效率比拼,而是要思考是否有机会全部或者部分替代人,“如果能创造这类全新体验,用户可能会进行切换”。
**福格行为模型**
**行为=动机 x 能力 x 触发**
设计任何一个产品,一定要思考用户**行为改变**背后的力量源泉,包括:1)能否很大程度满足用户的**动机**诉求,2)破除用户的**能力**障碍,3)设计**触发**机制,引发用户产生期待行为。AI产品需要满足用户追求愉悦、安全感、获得感、认同感或新奇体验等动机;也要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包括金钱、时间、体力、智力、社会认同、人设匹配等方面的障碍,特别是利用心理账户的机制化解心理障碍;以及设计有效的触发机制,重视社区和社交媒体的口碑传播,比如利用Discord和Twitter运营已经被证明是进行AI产品传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
**产品增长阶梯**
**想要-需要-习惯-效用**
产品增长“短期靠激活,中期看习惯,长期看心智”。“从ChatGPT发布到今天也还不到1年时间,总体看AI Native产品经历的旅程很短,产品留存和粘性任重道远,仍未达到普通用户习惯建立乃至心智养成的过程。”根据统计,今天包括ChatGPT、Midjourney、Character.ai、RunwayML等在内的最优秀的生成式AI产品,其月留存率以及DAU/MAU指标(评估产品粘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比WhatsApp、Instagram、TikTok等传统现象级产品仍有较大差距。
而想要产品拥有长远生命力,关键之一是让用户**建立习惯回路(Habit Loop)**,包括设计Cue(触发)、Routine(惯常行为)、Reward(筹赏)的多次循环。只有相对高频率的多次循环,用户才能实现行为“从烧脑到无脑”的习惯切换。如果要建立更稳定的心智,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给用户的酬赏也要更丰富、更具惊喜性,吸引用户更多的精力、金钱或者资源投入,这样才有可能对某种产品形成稳定的使用心智,对潜在竞品产生注意力隔离。
**找到AI Market Fit:高价值场景与高可用性**
做产品,找到PMF(Product Market Fit)至关重要,**“我们将AI时代的PMF称之为AMF(AI Market Fit)”**。如何找到AMF?
刘新华认为,对于**To C方向的AI产品**来说,一方面需要找到**高价值场景**,这里既包括帮助用户完成任务、提供实用价值,也包括提供情绪价值,例如Character.ai;另一方面,To C产品需要具备**高可用性**,以及**高创意包容性**,甚至一定程度纵容大模型的幻觉以提供创意脑洞的丰富度。
**To B领域的AI产品**同样需要找到**高价值场景**,如过往高度依赖专业人士、流程复杂、成本高昂的工作场景;此外,To B产品同样需要具备**高可用性**,但与To C产品不同,To B产品对幻觉厌恶,所以要能**大幅降低大模型所带来的幻觉**、实现较**高准确性**,与**工作流有高贴合度**,并要做到**数据隔离分层和安全合规**。
他强调,如果AI产品面向的是非高价值场景,那么用户需求最终会被证伪、更不可能建立习惯,也很难做到真正的AMF。
**AI产品更应利用AI获得增长杠杆**
刘新华也分享了创业者可以善用的AI产品增长引擎。首先是**社区驱动增长**,“用户在社区上旁观和学习,能够有效降低用户on-boarding的能力障碍”。比如AI编程工具Replit就打造了开发者社区,鼓励用户彼此帮助;Midjourney也是一个典型的社区驱动增长的案例。
他特别指出,**“今天AI产品公司更应该学会用AI技术来获得新的流量杠杆。”**例如面向程序化SEO,AI能够生成大量跟产品价值相关、拥有独特内容的静态页,这些静态页和海量长尾关键词匹配,再通过Sitemap被搜索引擎抓取,从而帮助AI产品快速获得流量。“因为AI生成的内容是独特的,那么对搜索引擎来说就是有价值的。”
<!--EndFragment-->
-
--
Write
Preview
Markdown
is supported
0%
Try again
or
attach a new file
Attach a file
Cancel
You are about to add
0
people
to the discussion. Proceed with caution.
Finish editing this message first!
Cancel
Please
register
or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