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Projects
Groups
Snippets
Help
Loading...
Help
Submit feedback
Sign in / Register
Toggle navigation
C
cmscenter
Project
Project
Details
Activity
Releases
Cycle Analytics
Repository
Repository
Files
Commits
Branches
Tags
Contributors
Graph
Compare
Charts
Issues
0
Issues
0
List
Board
Labels
Milestones
Merge Requests
0
Merge Requests
0
Wiki
Wiki
Snippets
Snippets
Members
Members
Collapse sidebar
Close sidebar
Activity
Graph
Charts
Create a new issue
Commits
Issue Boards
Open sidebar
吕祺
cmscenter
Commits
6325a5a6
Commit
6325a5a6
authored
Dec 14, 2021
by
chloe
Browse files
Options
Browse Files
Download
Email Patches
Plain Diff
Create article “做存量时代的流量猎人”
parent
de9f492b
Changes
2
Pipelines
1
Hide whitespace changes
Inline
Side-by-side
Showing
2 changed files
with
148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148
-0
做存量时代的流量猎人.md
content/article/做存量时代的流量猎人.md
+148
-0
图片1.png
static/img/图片1.png
+0
-0
No files found.
content/article/做存量时代的流量猎人.md
0 → 100644
View file @
6325a5a6
---
title
:
做存量时代的流量猎人
type
:
榕汇·增长
createDate
:
2021-12-14T06:46:55.674Z
content
:
>-
纵观当下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大盘,已经进入相对存量的时代,流量变得比黄金还宝贵。在今天做流量增长,已经如同在沙漠里种树,流量贵、转化难,成为所有创业者绕不开的难题。这就需要抛弃原始粗放式的流量获取方法,用新的思维、新的技术和匹配的组织结构,去驱动流量的有效增长。
流量专家、光年实验室CEO张国平在榕汇展开线上分享,解读流量本质,并分享关键流量渠道核心玩法以及流量团队搭建指南。
张国平曾是阿里巴巴在线营销部门负责人,负责阿里巴巴国际站在191个国家的流量获取,也是携程、阿里云等40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流量顾问。

**以下是张国平的分享实录(节选):**
**一、流量现状:流量大盘、团队分工与方法论**
我们先来看一下目前流量的现状,**很多人对当下的局面还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
**1、流量大盘:流量池基本饱和,用户规模同比增速跌破1%**
从流量大盘来看,整体盘子基本已经不涨了。根据QuestMobile2019年11月的数据,“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池基本饱和,用户规模同比增速首次跌破1%”。在流量行业我们常说一句话,“流量比黄金还宝贵”。黄金每年还有金矿在持续开采,但流量几乎没有新增了,所以很多人说“囤房不如囤流量”。
如今每年流量成本至少上涨40%,但很多行业的利润率也就在20%,相当于今年赚钱的业务,明年流量成本一涨就不再赚钱了,至少没法再买流量了。
**2、团队分工:99%的流量团队按渠道分工,注定平庸**
今天,行业里99%的流量团队都在按渠道分工,有人负责百度投放、有人负责抖音投放等等,这种分工的好处是KPI好计算,但是却带来了大量的问题。大家远远高估了渠道投放的专业性,很多人会认为在百度上买流量和在抖音上买流量应该有专业性存在,实际上相似度达90%。差异化的地方一个基本素质不错的员工一个月绝对能学会,包括如何使用后台、如何与官方沟通。
而按照渠道分工的弊端在于,做流量投放的三个环节,对能力要求完全不同。第一步是做数据挖掘,这是理科生的活。在数据挖掘上的差异巨大,专业的数据公司做数据挖掘一次可以挖掘百万个关键词,但行业里有公司能找到上万级的关键词就很不错了,还有很多传统行业的公司后台就躺着几百个关键词。
第二步是广告创意,去引起读者的注意、点击,进而产生行动,这是文科生的活。
第三步是落地页,更多需要产品经理和懂UI的人来做。目前行业里绝大部分公司会把所有广告都投向同一个落地页。
所以要求一个投放人员既要做数据挖掘,又要做创意,又要做落地页,这个人的能力有多么分裂。三个能力项中间有着巨大的鸿沟,任何一项做好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们最近打算写一篇文章,标题是“怎样打造一支平庸的流量团队”,按渠道去分工就一定能打造一支平庸的团队。
**3、流量方法论:缺少技术和数据驱动思维**
目前市面上很多流量培训课程你会发现大同小异,但没有多少人认为做流量是要真正懂技术和数据的。阿里流量团队2002年成立,最早就是用技术和数据驱动流量增长,所以我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二、如何理解流量:从几种分类方法说起**
接下来我们来看流量的分类方法,因为如何分类其实关乎团队建设。
**1、按照是否直接付费划分:免费流量、付费流量**
所谓是否直接付费,是因为行业里没有真正免费的流量。当你建一个2-3人的流量团队,他们的工资也是成本。在阿里有一个系统,会把任何一种获取流量的行为、任何投入的资源,都换算成钱,再去计算投入产出比,永远的模型就是ROI。大家知道阿里的工程师很贵,以前阿里做一次SEO改动的成本大概是100多万,所以如果改动之后获得的流量不能产生大于100万的收入,就算失败了。
**2、按照流量所属权划分:自建团队获取流量、整合别人的流量**
很多人都是自建团队获取流量的,但整合别人的流量也是一种方式。教育行业有一家少儿编程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没有自建流量团队的,更多是整合别人的流量。比如有人手上有几十万的微信群,如果能帮这家公司把49块的课程分销出去,40块都给到流量主,自己只留9块,显得非常有诚意。但大家都知道教育是个高LTV的行业,49块的课程就相当于化妆品试用装,后面还有9999块的课程,一旦通过49块的引流款拿到一个用户的手机号码,并引导注册App,后面有很大机会可以推销高客单价的付费课程。而这样的获客成本在行业里是可以被接受的。
**3、按照范围划分:公域流量、私域流量**
公域和私域流量的分法,也反映了大家的流量焦虑,玩私域流量的人也必须要懂一些公域流量的玩法。
两者的本质在于:公域流量的模型是漏斗模型,1000个人进来、最后50个人买单;但私域流量是放大模型,50个人进入私域池,最后通过各种裂变方式可以影响到1000个人。私域流量做得好,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流量的放大器。
**4、按照内容形式划分:图文流量、音视频流量**
这两种不同的内容形式一个代表过去,一个代表现在。但我的判断是两者谁也取代不了谁,尽管现在音视频流量比较火,但图文流量还将一直持续存在。
**5、按照关键环节划分:拉新、激活、留存、变现、推荐**
第五种分类方法来自海外增长黑客理论,AARRR模型(海盗模型)是把流量的关键环节划分成5类——拉新(Acquisition)、激活(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变现(Revenue)、 推荐(Referral)。但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做激活和留存,再做推荐,最后再变现和拉新。
可以想象是一个桶在接水,如果水桶没有底,也就是留存为0,那么接水并没有意义,也就是古话说的“竹篮打水一场空”。
**6、按照分工划分:内容创意、渠道分发**
大家去观察自己的流量增长团队,大体可以分为两拨人,一拨人是做内容创意的,一拨人是做渠道分发的,那么就要看如何定义内容与渠道,后面会详细讲解。
**三、只有两种流量模式:关键词、关系链**
关于流量如何做,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框架。通过这个框架,你会发现很多之前认为不重要的东西变得重要了,又有一些之前认为重要的东西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世界上只存在两种流量模式,一种是基于关键词的流量模式,一种是基于关系链的流量模式。因为人类传播信息只有这两种载体。
流量的背后是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而信息的定义应该是广义的。比如一个短视频很搞笑是信息,知道如何修电脑也是信息。
那么信息是如何传播的呢?回到原始社会,有个人出门狩猎,发现一只野兽、一个人没法抓到,需要回到村子叫一堆人来。他如何把这个信息传播给大家?一是通过语言和词汇来传递,即关键词;另一种是通过部落的关系链结构,一传十、十传百。
再回到20多年前,互联网还没有普及,一位船厂的老师傅听说一种叫水下焊接的技术,他有两种方法来学习技术细节。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关键词模式,当时需要去到图书馆查资料,彼时的图书馆起到了今天搜索引擎的作用;另一种方法是去问其他师傅、师傅再去问其他朋友,即通过关系链获得信息。
到了今天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背后的底层依然是基于关键词或关系链,从古至今皆是如此,只是载体和工具在发生变化。
从这两种流量模式出发,我们重新看流量的获取,就会有新的思路。先来看关键词模式,很多人之所以投不好百度,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找到正确的词。
在关系链模式下,有四个影响信息传播效率的要素:传播信息的人的数量,传播信息的人的影响力,传播信息的速度,传播信息的美誉度。大家脑海中可以想象一个网状结构,信息由A传给B,B传给C,C再传给D。
围绕这四个关键环节,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去优化。例如一家金融行业的公司希望传播他信息的人数量多且影响力大,这是我们开发的一个工具,一天可以找到行业里上万个微信公众号作者的个人微信,可以批量加好友和沟通,也就是说每天可以和一万多个KOL沟通,如果一天能谈下来100位KOL,效率可能比触达很多C端用户更高。
**四、今天做流量需要怎样的人才**
“增长黑客”这个词很好,做流量的人是需要有黑客精神的,沿着一丁点线索去“打破砂锅问到底”。今天做增长,就像在沙漠里种树,所有人都说沙漠里种不出来树了,还是要穷尽所有的办法种出树来,我知道的所有做流量成功的人都有这种特质。
而技术和数据,就是流量人的两条腿。不懂技术或者数据的人去做流量和投放,就像不会游泳的人做救生员,看到险情你可以通知别的会游泳的人,但是总会欠缺很多东西。而且,今天做增长一定要有自己搜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即一定要拿一手数据。流量本身是一个竞技场,如果只拿二手数据是做不出好决策的,相比同行没有优势。
最后再说一点,在中国做流量“圈子”相当重要。在任何一个渠道里做流量,需要和渠道官方的人员有沟通、交流,建立“交情”,提前了解平台接下来的规则和玩法,会对做增长很有帮助。当时在阿里海外站,我们和谷歌官方都是有沟通交流的,这也让我们获得了巨大的优势。
-
--
static/img/图片1.png
0 → 100644
View file @
6325a5a6
201 KB
Write
Preview
Markdown
is supported
0%
Try again
or
attach a new file
Attach a file
Cancel
You are about to add
0
people
to the discussion. Proceed with caution.
Finish editing this message first!
Cancel
Please
register
or
sign in
to comment